04.01
2020
【顧問筆記】一碗兩喜,訴說百年魷魚焿的老歷史與新故事 ─ 兩喜號
從「一焿兩吃」到「一碗兩喜」,百年小吃人文顯影,不只賣老,還要賣得有文化、有格調!兩喜號的品牌再造,一碗魷魚焿,讓我們吃到了老歷史與新故事…

艋舺老字號魷魚焿,日治時期由創辦人陳兩喜挑扁擔創業,販賣獨特吃法的魷魚焿,將魷魚與魚丸一分為二。百年老店如今由第四代陳輿安掌門,原是樂團吉他手的他,因為父親的一句話,放下搖滾夢,毅然返家準備接棒。他積極經營網路社群行銷、重整品牌Logo,還製作了四國語言的歷史沿革文宣,帶著這家百年老店維新轉型。
 
改造前
 
從一焿兩吃到一碗兩喜
 
在為兩喜號梳理品牌定位時,輿安流露了他對未來的期待。對從小生長的艋舺懷抱著情感,在自家品牌重新改造的同時,期望提升文化質感與品牌形象,為百年老店注入新能量。
 
一直以來覺得理所當然的事,深挖下去,卻是品牌的珍貴資產。兩喜號傳承了四代,魷魚與魚丸依然分開著賣,承載了阿祖的創意、以及阿爸對品質不妥協的堅持。百年老店的品牌論述尚待重新建構,原有的Slogan「獨家煮法,與眾不同」,想傳達一焿兩吃的獨家特色,可惜少了些專屬性以及人文的溫度。庭庭老師重新以「一碗兩喜,百年獨味」將招牌魷魚焿一焿兩吃的特色賦予感性的想像,連結創辦人陳兩喜的名字,重新詮釋品牌名稱的新意涵。
 
改造後
百年小吃人文顯影
 
從百年前陳兩喜於龍山寺廟埕挑擔起家,而後落腳龍山商場,歷經商場拆遷,輾轉西園路亭仔腳,再度推起了路邊攤;最後,終於在廣州街夜市擁有了起家厝。老艋舺的魷魚焿,百年來傍著龍山寺幾度輾轉,藉著挖掘、梳理兩喜號四代於艋舺演進之歷史,讓百年老店的故事有了更立體的視角。
 
這次要改造的店面空間,正是位於廣州街的起家厝,老舊的店面,如何在重新裝潢後,仍保有百年老店的溫暖質感,更注入人文故事的深度?在設計團隊的操刀下,一個截取魷魚圖騰意象的Logo,宛如日系家徽。整間店以品牌CI色 – 暖紅色塗裝,亮眼不失沉穩。

改造前
 
改造後
 
嚐一口艋舺的義氣!
 
2樓的文化牆,有品牌故事及歷史照片,還特意放上了國片《艋舺》中關於兩喜號的經典對白。我們另與設計團隊一起,為店內的招牌商品策劃復古海報牆,趣味文案融入店裡招牌小吃特色,也挖掘出艋舺的另一個面相。
 
改造前
 
改造後
 
所謂的兄弟文化,除了網路流行的8+9語錄,能否以更具深度的視角加以轉譯?「霸氣米粉炒」、「燥起來滷肉飯」…,五大招牌小吃各自賦予了艋舺的靈魂,為什麼一碗魷魚焿讓你吃到了艋舺的義氣?靈感正來自兩喜號百年來魷魚與魚丸一分為二的傳統。兩種海味相互幫襯提鮮,百年來分而不離,不正是兄弟的義氣?五兄弟海報一字排開,道地的艋舺「氣口」歡迎品嚐!
 
身處熱鬧的艋舺夜市,改頭換面後的兩喜號總店,吸引了許多歐美觀光客前往。古早時代的磁碗重新復刻亮相,還有別具巧思的「籤詩碗」,這可是來自輿安的創意。吃到碗底朝天迎來一個幸運的上上籤,有吃有保庇,一起祝願百年老牌的全新起點。
 
改造後:兩喜號五兄弟海報